中國最準的免費運勢網
挺久沒寫文字,數術一直在研究的,奇門也偶爾在看,但也很久沒有占卜了。最近看了些奇門資料,有點心得,在這裡記錄下來,可供以後翻閱。上古三式,太乙,遁甲,六壬,應該是最古老的數術了,太乙明天道,佔國家大事,遁甲主要用於選擇,擇時擇方,尤其是為兵家擇時擇方所用,比如大軍出征,何時出兵才吉利,具體軍事行動時何時行動才吉利,偷營劫寨應行動於何時,戰場上臨陣時,如何因地制宜的坐生擊死,這個是隻有遁甲才能解決的。我們知道擇吉在中國有很悠久的歷史,民用的日常百事擇吉,比如婚喪嫁娶、出行營造等擇吉理論就有幾百家,遁甲其實就是用於軍事行動的擇吉的一門數術。謀事三要素天地人三才中,算是古人對天時這個因素的重視了。
其中六壬尤其古老,在漢代所寫的《吳越春秋》中所載的范蠡,伍子胥所用的就是當時仍有天文斷法影子的古法斷法。
三式中因為六壬主要用於人事占卜,所以其傳承顯,幾千年傳承不斷,而歷代總結的也多,所以六壬的體系非常豐富,占斷可以惟妙惟肖,極其傳神。而遁甲呢,因為涉及軍事這種敏感的領域,遁甲在歷史上的傳承非常的隱秘,幾近失傳。遁甲的古法當然是轉盤無疑,而且正宗的遁甲古法是用超接置閏法起局,這個才合乎尊甲之義。如果真要用奇門遁甲來擇時擇方,必須用轉盤置閏法起局,才靈驗。後世發展過程中發明出來的折補法轉盤,折補法飛盤,以及星轉門飛之類的,算是一種占卜的數術,但是並非古法奇門遁甲,這個在使用時應該要注意。這些後世的數術用於占卜可以,用於擇時擇方肯定是打折扣的。

或許有的人說《奇門大成心傳》是抄自別的書。經過仔細的對比研究,《奇門大成心傳》那九篇是一氣成文的,所用語氣,行文特點,上下銜接都是一體的,沒有割裂的痕跡。但是《秘纂》《心法》書裡,尋章摘句的痕跡就非常明顯,而且這兩本書裡很多理論和《心傳》九篇的理論完全是衝突的,很多理論是錯誤的,經過仔細閱讀研究,其實真正有用的內容並不多,有用的基本就是心傳九篇的內容,作者其他新增的內容很多錯誤百出,需要仔細甄別。《秘纂》《心法》在沒公開以前也算是江湖秘本了,大家現在可以看到秘本長什么樣子了,其實奇門的所謂秘本,前後矛盾,東拼西湊的東西非常多,基本沒有完整的體系的。被某些人稱為世人得之無不秘之寶之的《李氏奇門》其實就是這些內容,你覺得真東西有多少?而且冠以姓氏者,基本不是古法,也是這些古人在得到心傳的一些內容後逐漸去實踐去總結,去把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加上去而已。
心傳的古法和六壬斷法非常一致,理論體系也符合遁甲式盤的原理,後世的發展,所謂的年月日時,年為父母,月為兄弟,日為自己之類的六親斷法體系,基本已經是後世發展出來的佔法體系了。古法奇門用於占卜其實並不擅長,因為奇門的設定本來就是用於選擇而不是用於占卜,用於占卜預測用的是六壬。在心傳裡已經提到奇門的整個占卜體系,“納音辨其數目,分野判其精微,用類神則飛潛別其上下,審煞曜則克應隨乎支幹,然此第推測而言也”,納音定數目,用地支可以定出具體應事在哪裡用分野,更具體的看詳細情況可以取類神(六壬地支盤納入九宮中),神煞可看暗支與所帶地支,這些具體的方法在《心法秘纂》和《心法大成》中都有。這個就是古法奇門用於預測的大體框架了,其實並不簡潔,也挺麻煩,如果要看更具體明細的還得用六壬神將才行。可見古法奇門用於預測日常百事並不擅長,它的一點好處就是邏輯比較嚴密,定位吉凶精準簡潔,但是看過程等顯象就沒有六壬來的豐富了。
後世發展的奇門用於預測的理論也能用,但是因為一直傳承隱秘,歷史上的總結並不多,所以用於日常百事預測,奇門總體遜色於六壬肯定是沒有爭議的,這主要是立式原理和式盤特點以及歷史傳承的原因決定的。
奇門用於預測,倒是元明時期改良的飛盤奇門比較好用,飛盤奇門主要是參考了六壬精研五行和象的特點,也加入了後世的六親法,在取用神方面也是有層次,有主次,基本天地萬物都可以很快取到用神分析,斷吉凶簡單而快捷,算是占卜複雜體系中比較容易上手的,我是覺得飛盤奇門遁甲肯定比六壬容易上手的多,六壬還是比較難學的。
至於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學哪門比較好呢?其實還是六爻最好。以前街邊擺攤運勢算卦的,基本都是八字和六爻,因為這兩門學問需要的知識儲備少,要求低,江湖術士很容易就掌握了,而且越簡單的東西其實反而越好。數術的流傳都有一個簡化的過程,六爻就是已經簡化到只保留核心的東西,所以容易掌握並能很快決斷吉凶。在一事一測細節方面,大六壬金口訣也是比六壬更精準也是這個原因,因為簡化了,保留了核心的東西,其他東西全省略了,容易鎖定住用神,這樣對人的要求就比較低了。
數術只要流入江湖,它的發展必定是會被簡化的,因為要掌握複雜的東西對人的要求還是太高,這也是大六壬為什么自古以為基本流傳於士大夫,都是文化水平高的人才能掌握的原因。就前幾年的那個搞的神神秘秘的所謂宋氏飛盤奇門六親斷,不也是把奇門的東西基本省略掉,用奇門的架構起盤,然後主要用的六親法斷嗎,那個就是比較典型的飛盤奇門流入江湖之後被進一步簡化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