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排盤

奇門遁甲黃帝陰符經奧義真解

有網友在網上提問有關於奇門遁甲的問題,易德軒小編針對這個問題為你提供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字:坤鈺)按:本文首次真正闡釋了絕世經典【陰符經】。

陰符經又名黃帝陰符經,唐代以前尚未聞於世,據唐李筌【黃帝陰符經疏·自序】載,李周遊名山,到處訪道,在河南洛陽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發現的此經,經文寫在白色的絲綢上面,有硃紅色的軸,封在石匣之中,封口有字為“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名山,用傳同好”。此後才傳抄流行於世,但具體作者不詳。陰符經全篇雖僅有四百餘字,但言深意遠,可謂參透天人玄機,其意旨與道德經相通,也可看作是道德經總綱,故作者無疑是與老子境界相仿的高人智者,或是由神直接啟示而作。筆者認為後者可能性更大。後世對此經多有詮釋,但多視為內丹、兵法或奇門經典而解讀,實則偏執一端,貽誤後學。【陰符經】有多種版本,文句不完全一致,筆者認為應以唐初名臣書法家褚遂良奉敕寫本為準。此經很多傳本分為上中下三篇,分別名之為【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國安民演法章】、【強兵戰勝演術章】,筆者認為純屬多餘,不足採信。

關於此經名稱,李荃認為:“陰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機暗合於行事之機,故稱陰符。”而同時代的張果則認為:“心深微而無所不見,故能照自然之性,性惟深微而能照,斯謂之‘陰’。執自然之行,無所執也,故不執之以手,而執之以機。機變通而無所繫,故能契自然之理。夫惟變通而能契,斯謂之‘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機,而“陰符”之義盡矣。清張清液認為: “‘陰’字,昔稱分陰、寸陰,乃時字之義也。”也即時機契合之意。筆者認為三人所說皆有道理,不必執著。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此句是全篇總綱。古人往往天、道不分,天之道三字在這裡泛指宇宙萬物及其相關規律。道德經告訴我們,道是本源,天是衍生物,道大於天,即老子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又是什么?是神,是上帝,是宇宙世界的絕對本源,具體解釋見筆者另文【老子說的道是什么】,此不贅述。宇宙萬物及其相關規律,都出於道(神)的創造,神借自然永珍啟示祂的存在,如自然之象的星系運轉、日往月來、風雲雷雨、晝夜寒暑、二十四節氣變換,人事之象的生老病死、興衰成敗、吉凶禍福等,以及各種事物間的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等等,人要尋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就去觀察大自然和各種人事反映出來的規律,遵循這些規律,這是最簡易、完善和穩妥的,故曰“盡矣”。《周易·繫辭·下傳》中說:“古者包犧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即是此意。讀道德經、易經、陰符經和聖經都可使我們瞭解道的規律。

奇門遁甲黃帝陰符經奧義真解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大自然有五類物質元素,統稱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是造就各種事物的元質。五行化為自然界的氣候為風、寒、暑、溼、燥。五行化為季節就是春、夏、秋、冬,再加長夏,即五季。如春為木,木能生火,故火者應於夏季,火能生土,土應於長夏;土能生金,金應於秋;金能生水,水又應於冬季。自然界的方位也有五行特質,即東屬木,西屬金,南屬火,北屬水,中屬土。其他如事物有五色青、赤、白、黑、黃,聲有五音宮、商、角、徵、羽,味有五味酸、鹹、苦、辣、甜。事物本身的變化過程則是生、長、化、收、藏。應之為人身,則是心、肝、脾、肺、腎五臟,眼、耳、口、舌、鼻五官,形體為筋、骨、肉、皮、脈,情志為怒、喜、思、悲、恐。在人倫規範則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五行中互有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相生即相互滋生助長。五行中互有相剋,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相剋即相互制約克制。正常情況下,五行的生克關係同時存在,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一般在暗中,不知不覺,故稱五賊。若五行中的某一行的能量強弱發生變化,則會打亂這種平衡。如金能克木,若木的能量大於金,金非但不能克木,反而會被木反克而受傷。如用一把普通的刀砍堅硬的鐵樺樹,會使刀捲刃。又如樹木有水滋潤才能正常生長,但大洪水可使樹木連根拔起沖走。其他類推。徐大升的五行訣供參考: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見銷熔;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斷折。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緩其勢;強木得火,方洩其英;強火得土,方斂其焰;強土得金,方化其頑。

物物不同,事事不等,故五行相生相剋的形式規模亦不一,能發現此五行生剋規律並按此規律行事者,就能昌盛、成功,故曰:見之者昌。五行是中國傳統文化基本哲理,因其客觀實際的價值,千百年來被廣泛傳承運用在易學、算術、曆法、醫學、兵法、武學、建築、風水、化學、音律等領域,如善易者可藉助五行推演事物成敗興衰,中醫以五行理論診治疾病。但一些基督徒一知半解,斷章取義,對傳統陰陽五行哲理包括與之相關的傳統學術如氣功、中醫(草藥、針灸)、易學、建築風水、內家武學(如太極拳、八卦掌等)等,皆以巫術視之,斥之仇之,令人啼笑皆非。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

人心能發現體察五賊生殺之機,故謂“五賊在心”,但五賊生殺之機是被上天也就是神所掌控,故謂“施行於天”。也就是人能發現和利用自然規律,但不能創造自然規律,自然規律的創作者是神。五行順,則身心安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業興盛。五行逆,則疾病發生,四時乖逆,旱澇不均,災害並起。五色和五音、五穀、五味之類,善用者,以適量恬淡為上,如此則能目明腸清,心性調和,身體健康。不善用者,以濃厚利慾為快,不但無益,反致耗傷腸胃,昏亂迷性,疾病發生,早衰早死。故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人際關係、國際關係亦然。如仁、義、禮、智、信此五常失調(逆),則人際乖悖、社風不正、盜賊四起、官民敵對、天下不泰、國家互侵。如仁、義、禮、智、信五常適宜(順),則人際融洽、社風淳樸、官清民安、國家和睦。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此句有二層意思。一是指神為宇宙萬物之主,宇宙萬物包括人類皆出自祂的創造,而且其演變也都掌控在祂的手中。再是指人為萬物之靈,人身即一小天地,能借手和身體感應出自然萬物的變化,此即宇宙全息。如中醫的手診手療、耳診耳療,氣功修煉有素者能用手感診病,用心靈遙感預測各種事物,皆是宇宙全息的表現。老子曰: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聖經】創世紀:“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這生氣就是人的靈魂,人有了靈魂之後才是活人,才有別於其他動物。這靈魂自神而來,是天賦之性,故人性也帶有神性。人類不論西方人還是東方人,都對善良、邪惡、公平、偏狹、虛偽、誠實、勇敢、懦弱、慷慨、自私等等道德觀念有共同的認知,說明人類有共同的道德律,這道德律來自神。“我(神)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希伯來書8章10節) 機為機關樞紐,為核心環節,人心即靈魂,是人的核心樞紐,故也稱為機,這機來自神。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這句有二層意思。

一是神起初創造宇宙自然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人得享安定美好的生存環境,因為神在最後一日才按自己的形象造了人類,並賦予人其他受造物所沒有的特權:“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可知神把人放到受造物中的最高地位。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二是神創造宇宙自然的同時也創造了其執行規律,即天道,人遵循天道即得安定,否則就會發生悖亂、災禍。如日月星辰的執行軌道,地球物體的重力制約,二十四節氣的變換,人體經絡之氣的子午流注,以及生老病死,潮漲潮落等等皆為神制定的自然規律。此外,神又為人制定了一些特殊的誡律,也為天道。如神對亞當說:“園(伊甸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遺憾的是,亞當的妻子夏娃受撒旦引誘,偷吃了分善惡樹上的果子,違背了神的誡律犯了罪,於是神將他們趕出伊甸園,神的救恩計劃也隨之展開。又如神在西奈山上對摩西頒佈十項誡律,約束引導以色列人過聖潔生活。進入新約,神的誡律則是誰信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是為世人作了贖罪祭,誰就可得救。這條誡律將一直延續到末日——耶穌的再次降臨。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

上天發動殺機時,則星辰移位,隕星墜落。即上天要降大災(包括大的自然災害、國事、人事事件)與世人之前,必有異常天象出現。《易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即指天象,包括恆星、行星、變星以及雲氣等的形狀變化。古人很重視觀察天象,目的就是要得知國事、人事吉凶,並傳有專門的占星術。對古代帝王而言,就是要得知天象所預示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的變化,如果天象有異,那一定是上天的警示,或將有大災發生。所以古代帝王多設專門占星官職,以觀天象,查災異,甚至建觀星臺以利觀星。如2008年底,考古學家在陝北發現的面積為2.8萬平方公里的秦朝全天星臺遺址,是由秦朝大將蒙恬主持建造,歷時6年才完成。它由1424個圓形或橢圓形土臺組成,分別與天空332個星宿或星官對應,還分別對應著秦帝國的疆域山川、郡縣城郭、宮廷苑囿、文武百官、軍隊、監獄、社會百業、日常生活等,著實讓今人歎為觀止。不過,在敬畏上天的同時,秦始皇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苛政和暴虐,致使百姓怨聲載道。在秦始皇去世前一年,即公元前211年),秦國東郡有一塊隕石由天而降,石頭上竟然刻有六個大字:“始皇死而地分。”此前,還有一塊石碑上刻了一則讖語“亡秦者,胡也”。兩則預言預示了秦始皇之死以及死後王朝的分裂,這讓秦始皇寢食難安。根據他個人的理解,滅秦者乃是北邊的胡人,因此多次發動針對胡人的戰爭。但事實上使秦朝滅亡的卻是他兒子胡亥。

日食對古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異象。唐代孔穎達在《左傳正義》中寫道:“日食,陰侵陽,臣侵君之像,救日食所以助君抑臣也。”即發生日食就是權奸欺君當道之象。春秋時晉人伯瑕還認為日食是“不善政之謂也。國無政,不用善,則自取謫於日月之災。”即日食象徵皇帝違背天意,不善朝政,因此天顯異象以示警告、譴責。日食期間,皇帝素服齋戒,貶膳、廢樂、退避正殿;有的皇帝還下異常天象詔,除了自責外,還進行大赦、求直言、人才選拔等,朝臣也常趁異常天象、自然災害之際,向皇帝上奏,批評國事,甚至批評皇帝本人等。公元前178年,發生日食之後,漢文帝下詔:“朕獲保宗廟,以微眇之身託於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予一人,唯二三執政,猶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漢文帝把日食原因歸咎自己,並廣泛徵求進諫者,成為後世帝王遇重大災異時下罪詔的先例。

在【聖經】啟示錄中清楚的預表神啟示的末日異象。如:“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有一匹黑色的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做死,陰府也隨著他,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野獸,殺死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揭開第六印的時候,地大震動,日頭變黑象毛布,滿月變紅象血,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第四位天使吹號,日頭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擊打,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黑暗了,白晝的三分之一沒有光。”

【地發殺機,龍蛇起陸。】

此句有的注本認為是地發殺機時,地震洪水,旱澇不均,蝗鼠肆虐,瘟疫流行,龍蛇本是陰性之物,在大地震前棄穴而起陸。筆者認為真正的含義是指【聖經】啟示錄中的預表:“在天上就有了爭戰,米迦勒同他的使者與龍爭戰,龍也同它的使者去爭戰,但沒有得勝,天上在沒有它們的地方。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也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一位天使從天降下,手裡拿著無底坑的鑰匙和一條大鏈子,他捉住那龍,就是古蛇,也叫撒旦,把它捆綁一千年,仍在無底坑裡,將無底坑關閉,用印封上,使它不在迷惑列國。”這裡的爭戰是末日爭戰,米迦勒是天使長,他的職責是保護神的信徒。龍就是魔鬼撒旦,就是在伊甸園中誘惑夏娃的,是墮落的天使,末日來臨之前它暫時統轄著世間,末日到來時,和其手下使者要做垂死掙扎,與神的使者做最後爭戰,並且屠殺人類,但最後失敗,被捆綁扔到無底坑裡。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此句是指末日到來時,民眾暴亂,國家相侵,饑荒遍野,地震頻發,邪惡猖獗,天下大亂之象。“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這些都是災難的起頭”【馬太福音24:7】“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馬太福音24:21】

【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待天、地、人殺機合發的時候,天災人禍並起,萬般變化已到極點,是物極必反,亂極必治,否極泰來之象。末日大審判之後,神要創造一個永恆的新天新地,將祂的子民全都安置在裡面。“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裝飾整齊,等候丈夫。”“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做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要擦去他們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2、3】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性情有巧有拙,性巧者多機謀,性拙者多貪痴,但皆非本來天性(即自神而來之靈性),人要修養自身,即使聰明技巧也應伏藏不用,以使天性發露。老子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光而不耀”“和光同塵”,與此意略同。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人身有九竅(眼、耳、口、鼻、二陰),但其最重要的是眼、耳、口,因眼能見,耳能聽,口能說,人的思想、情志、行為主要由此三竅而生,眼觀而神馳,耳聽則精散,口開則氣耗。若三竅動而妄用,輕則心神燥動不安,傷精耗氣,更甚者因所見、所聽、所說而招致災禍。若三竅靜而善用,則可保精、養氣、安神,帶來吉祥。故老子曰:塞其兌(口),閉其門(耳、眼),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之,謂之聖人。】

木本生火,火發而禍及木,則木焚;國中有奸,時機一到則奸動,而國亡。聖人知道任何禍事的產生皆是從微弱狀態而發展至顯著,最終才得以爆發,所以能反省修養,防微杜漸,對己則身心安泰,對外則消奸惡、災禍於未發。此句“知之修之”,有版本作“知之修煉”,故不少人視其為內丹修煉之意,謬也。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生殺者,陰陽也。道生萬物,也可殺萬物。春生夏長為生,秋斂冬藏為殺;出生、壯盛為生,衰老、病死為殺;成功、發達為生,失敗、蕭條為殺等等。有生就有殺,有陰就有陽,不易之理,這是神制定的法則。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天地生成萬物,如樹苗生於大地之土,又得雨水滋潤,陽光溫煦才能長成大樹,而萬物又在天地中不知不覺由少至壯,由壯而衰,這是天地盜萬物。人因貪戀美食、聲色、貨利、權名而自傷其身,以至衰病早死,這是萬物盜人。人生在天地之間,得五穀、五味以養其體,得財貨以富其家,得五色、五聲以悅其耳目,這是人盜萬物。天地、人與萬物三者相互為盜又相互資用,這種盜用若是協調平衡,三者才能長久安泰。此三盜主要指人與萬物之間的相盜。現代社會,人類物慾空前膨脹,瘋狂開發大自然資源,已引起嚴重的生態問題:如綠化減少、土地沙漠化、沙塵暴、地陷、泥石流、空氣汙染、水源汙染、溫室效應等,人類的生存環境面臨空前危機,這就是人與萬物之盜不相宜,終會自嘗苦果。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人非飲食而不能生活,但要五味調勻,葷素合宜,按時適量,如此可以調理百骸,安和五臟,延年益壽。故內經有言:“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是謂知道。故君子飲天和以潤神池,德以滋形也。”此外,一切興作動止皆要合乎天道,把握時機。如天時逢春夏,萬物生長之時,農夫應動於耕作,如失機,必誤農時。人倫亦然,男女發育成熟,要娶嫁成家,過早則精血不足,身體有損,遲則陰陽過勝,雙方難守。每日起居亦是如此,白晝屬陽,故清晨就得早起勞作,黑夜屬陰,日落必須休息就寢,如此才能保持身體機能正常,若晝伏夜作,必會萎靡不振,早衰早老。其他如個人事業、商業營謀、治理國家、戰事攻守等等,皆要見機行事,如此方可趨利避害,獲得成功,長治久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人們往往稀奇那些神奇靈妙的事物,或以為那些供在堂上的神靈和偶像才是真神,卻不知熟視無睹、極為尋常的天地萬物,以及創造這天地萬物和人類自身的,很多人不明白、不敬拜的神——上帝、耶和華,才是真正的神奇所在,這正表明了神的偉大和奇妙。“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章20節)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日月執行,晝夜往來,節氣變換,四季交替,無論大小多少,皆有定數,神妙難言。這些都是神做的功,神藉著這些彰顯祂的存在,故曰:聖功、神明。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此句很多人按唐代李筌譯本作如下解釋:“陰陽消長,物極必反,是大道運化的自然規律,常人只知事物已形成的現象,而不知形成事物之機,早隱含在事物反面,並在暗處向反面轉化,因其微妙難曉,故謂盜機。仁人君子明此之機,能洞察幽微,預知事物發展結果,從而未雨綢繆,暗設機謀,可處事治家,興邦治國,更可保固身命。小人明之此機,以求生之厚,妄貪世味,姿情縱慾,濫用權謀,胡作非為,乃至輕生玩命。”此段解釋雖有道理,但與經文之意不符。因盜字已在前文出現,聯絡上下文,其意甚明,即盜的樞機和來源,如此而已。陰陽轉化之道雖然幽微高深,但還不至於無人能知、無人能見。再者,君子明陰陽之道固然能“得之固躬”,小人若能真正明瞭陰陽之道豈能“得之輕命”?“得之輕命”者豈能真正明瞭陰陽之道?所以,若以陰陽之道來解釋“盜機”顯然為謬。

此句真義應為:這個盜的來源和樞機,就是創造天地萬物的神——道,但天下沒有人能見到、能知道的。仁人君子若聽說這個道,就會勤勉躬行,力求近道合道,於是身安事成,與道長存。小人若聽說這個道,就會認為是荒謬不經而漠視其存在,從而離道遠道,乃至讓道拋棄,永遠滅亡。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失明的人,目力不外漏,心專於聽,所以聽覺靈敏。失聰的人,聽力不外漏,心專於視,因而視覺靈敏。人若能絕除快利耳目,牽引身心的聲色名利,心思精純地專注於所從事的技能和學術,則勝於師授十倍的功效。若能再收視、返聽、希言,晝夜不斷地精純用心,則精義入神,感而遂通,勝於師授萬倍。此句是說人若能專心致志於某種技藝,可突破師承侷限,作到無師自通,若將一個問題集中思考三日三夜,必能得到可喜的成果。所謂“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用師”有解為用兵者,謬也。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人產生的種種心思,是貪戀各種物景的緣故,而不知不覺又被物景盜入死地,產生心思的關鍵——機,在於眼目,目開心動,心動神馳,追逐物景,迷於世情,紛擾靈根,不能清靜。故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蓋是此意。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上天(內在之意是指道——神)表面看來空空洞洞,無識無知,無親無情,但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照臨,雨露滋潤,萬物均獲上天的恩惠而生長,故曰“大恩生”。 迅雷烈風發於春夏,一切之飛潛動植莫不因之蠢然而生,故曰:“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又大道掌生殺之機,施迅雷烈風使世人對上天產生敬畏之心。

【至樂性愚,至靜性廉。】

“愚”字很多版本寫為“餘”,為謬。常人以為吃佳餚,穿美服,看美色,聞好音,追求感官享樂、富貴安逸,是為至樂,但這些會使人陷入愚昧,遠離真道,而清心寡慾能使人廉潔明辨,易認識真道。故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 “清靜為天下正。”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此句天字是指道,私為私有。道生成萬物,大則日月星河,小則蟲蟻菌卵,無不屬於道,故可謂至私。天覆地載,日月執行,風雨雷電,晝夜往來,其作用普及萬物,或生或殺,從不偏施,故可謂至公。又道(神)愛世人,差派其子耶穌降臨世間,被釘十字架,為世人捨命作了贖罪祭,也可謂至公。

【禽之制在氣。】

鳥類能在空中飛翔在於天地之間有氣的存在。萬物生殺皆關乎氣,一氣上升,萬物皆隨之生長,一氣下降,萬物皆隨之斂藏。故得氣則生旺,失氣則衰死。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老子曰: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中醫講:宗氣、元氣、中氣、五臟之氣;得胃氣則生,失胃氣則死;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病安從來?風水學注重藏風聚氣,即能留住生旺之氣的地方是風水好,利於人居。做生意注重聚人氣,到人氣旺的地方開店。氣功修煉注重採天地之氣,以祛病健身,開發潛能。內家武學注重養氣,以蓄養內勁,克敵制勝,有的輕功高手甚至能水面行走,騰空飛行。氣雖然無形,但的確是客觀存在,智者能透過辨識氣的狀態來趨利避害,把握進退。很多版本將禽字解為擒縱之意,謬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萬物有生必有死,則生乃死之根源;人死後靈魂不滅,又進入另一種生命狀態,故死又是生(另一種生命狀態)的根源。人死後靈魂有二個去處,一是天堂,一是地獄。新約之後,進天堂或下地獄則取決於是否信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是為世人作贖罪祭。“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耶穌基督的人,是受洗歸入祂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羅馬書6章3、4節)此句很多版本從養生角度來解釋,認為貪生惡死,厚養其身,取萬物為己私用以致招禍患,則難長壽,而輕生死守本分,以道德修身則能長生。不確。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此句多作如下解釋:人生恩害相生,禍福相因,君子患難得助,懷恩行善以報答,是恩生於害,小人承君子之恩,一時得志而忘恩胡為,終至身陷羅網,是害生於恩。其實此句大有深意:神看世人犯罪不能自拔,就將祂的兒子賜給世人,捨身釘十字架為世人贖罪,是恩生於害;世人蒙此大恩而不信,依舊任意妄為,陷在罪中,將來被打入地獄,與魔鬼同受永刑火苦,是害生於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日月星辰、風雲雷雨,是天文;河海山川,金石草木,是地理。星辰有順,山河穩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是天地文理之順;日月失色,星辰移位,雷電震怒、寒暑失常、河海不靜,山崩地裂,旱澇饑荒,這是天地文理之逆。愚人認為天地文理的順逆是天地造就,本來如此,不可改變,只能生畏懼之心,無可奈何。世間的各種人事現象,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風俗等,是時物文理。君王體道,臣忠為民,民風淳樸,政通人和,這是時物文理之順。君臣放蕩淫逸,貪權謀利,壓迫民眾,民風奸詐澆薄,淫亂賊盜猖獗,這是時物文理之逆。時物文理的順逆決定著天地文理的順逆,如時物文理順則天象清明,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時物文理逆則天顯異象,地理亦然。歷史上的鄒衍下獄,六月飛霜;齊婦含冤,三年不雨;荊軻刺秦,白虹貫日等,正為天人感應的寫照。 這裡為何用一“我”字?筆者認為,此為神之自稱,神以時物文理之順逆而降福禍也!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其聖,我以不奇其聖。】

愚為愚弄,虞為欺騙。一些版本把“其”字寫作“期”,為謬,“其”此句為助詞。世人把善搞愚弄欺騙,耍小聰明的人看為明智,我則看那些不行愚弄欺騙,誠實篤信,敬拜真神的人為明智(世人多視那些信仰真神,誠信行善的人為不明智,甚至為愚蠢。);世人以驚世駭俗的神蹟奇事為神聖,我則以常聞常見的尋常事物為神聖。後句之意與“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略近。

【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此句水火,有解為內丹取坎填離者,有解為酒色財氣者,皆謬。沉水入火其實暗指神降災於世人的二個事件。一是神發大洪水毀滅全地(全球),僅留挪亞一家。“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創世紀六章13節)“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水勢比山高過十五肘,山嶺都淹沒了。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動物,就是飛鳥,牲畜,走獸,和爬在地上的昆蟲,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創世紀七章19~21節)二是神降天火毀滅蛾摩拉、索多瑪二城,僅留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一家,因為這二城的人不敬拜真神,反敬拜各種偶像,且淫亂不堪。“耶和華說:索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創世紀十八章20節) “亞伯拉罕仍舊站在耶和華面前。亞伯拉罕近前來,說:無論善惡,你都要剿滅嗎?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耶和華說:我若在所多瑪城裡見有五十個義人,我就為他們的緣故饒恕那地方的眾人。”(創世紀十八章23~26節)“羅得到了瑣珥,日頭已經出來了。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裡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羅得的妻子在後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亞伯拉罕清早起來,到了他從前站在耶和華面前的地方,向所多瑪和蛾摩拉與平原的全地觀看,不料,那地方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創世紀十九章23~28節)無論是沉水還是入火,都是世人悖逆神的誡命,任意妄為導致的結果,故曰:自取滅亡。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推而變化順矣。】

浸為浸潤、充滿,勝為主宰、統御,推為執行、轉化。大道的本質是靜,故能靜極生動,無中生有,產生天地萬物。《老子》曰:"清靜為天下正。" 大道浸潤充滿於天地之中,陰陽統御於萬物之中且相互轉化,陰極生陽,陽極生陰,萬物的生長變化都按照一定規律有序執行。

【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

聖人明白大道不可隨意違背,因而創立至靜之道,用來修養己身,體悟大道,進而入道得道。契為契合、符合。因為大道無形,是刻板、有限的世間律法和曆法所不能測度和契合的,只能以至靜之道去體察。

至靜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觀念。在道德經中老子多次提到靜:“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在聖經中也多次提到靜:“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以賽亞書三十章十五節)”。“凡有血氣的,都當在耶和華面前靜默無聲(以賽亞書2:13)。”“耶和華必為你們征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做聲(出埃及記14:14)。”“你們要休息(安靜),要知道我是神(詩篇46:10)。”“你當信靠神,安息在祂安排的環境中(傳道書)。”其實,靜不但對人身心大有裨益,而且也是基督徒靈命成長的重要方式。蓋恩夫人在著名屬靈書籍【更深經歷耶穌基督】一書中將靜默靈脩法作了深入詳盡的介紹,她說:“人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活動來達成與神的聯合,因為只有神主動與人相交,而祂(神)是照著人安靜或被動的程度來與人相交的,因此人越安靜被動在神的面前,就越容易更深的與神聯合和溝通,人只能在單純與安靜中與神聯合溝通。藉著安靜來就近基督,這條路是最好的,一點危險也沒有。” 至靜之道其實相當於中國傳統氣功的靜功修養法,也是傳統氣功的核心法門。一提氣功,很多基督徒會反對,斥其為交鬼之法,是巫術,認為練習中會與魔鬼溝通,誤入歧途。筆者認為有這種看法的基督徒不瞭解真正的傳統氣功,其屬靈生命也很是稚嫩。氣功修養的核心就是靜,不必非要擺什么姿勢,限制時間地點等等,傳統氣功早就有“行住坐臥,不離這個;二六時中,皆可入道。”的說法。“這個”即是靜,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稍有空閒皆可放鬆身心進入安靜(安息)狀態,只要能安靜即是練功,就能身心獲益。那些反對氣功的基督徒,難道你們在生活中一點時間都靜不下來嗎?如果是,那可以肯定你們沒有真正與神的聯合和溝通。至於交鬼之說則更為荒謬,因為只要是真正的基督徒,一定有聖靈內住同在,聖靈即神賜下的保惠師,住在信徒身體裡面保護引導信徒,既如此,又有何懼?若安靜就是交鬼或異端,蓋恩夫人就不會說藉著安靜來就近基督,這條路是最好的,一點危險也沒有了!老子曰:“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至哉斯言!

【爰有奇器,是生永珍,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盡乎象矣。】

此句“永珍”多寫為萬物者,“盡”多寫為進者,不確,應依褚本。“爰”為於是之意。“奇器”有解為陰陽者,有解為丹田者,有解為奇門遁甲者,皆非。有人認為此句突兀,難以解釋,其實聯絡上文,自然明瞭。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即有形質的器具。因聖人藉助至靜之道修養,久之自然可以入道得道,此道入於人身,人即成為載道之器,此器非凡器,故曰奇器,對基督徒來說,即是聖靈內住。八卦甲子即各種易學術數。神機鬼藏即隱顯莫測、變化無方的靈界事物。陰陽相勝之術即陰陽之道,世間各種事物、有形無形皆可用陰陽之理模擬、分析、判斷。陰陽相勝之術千百年來被廣泛運用在易學、算術、曆法、醫學、兵法、武學、建築、風水、化學、音律領域,現代複雜的計算機系統也只是用0、1二進位制法則分析處理各種複雜的資訊資料,此二進位制即是陰陽之術的應用。因聖靈來自神賜,具有神性,世間永珍森羅,有形無形,無不盡顯其中(即宇宙全息),甚至八卦甲子之學,神鬼運化之機,陰陽相勝之術也可窮盡無遺地顯明其中,故曰昭昭乎盡乎象矣。當然,這需要高深的靈脩層次才能作到,也要視乎神的揀選和恩賜。

有人會問:所謂的得道者,是否就是那些自古以來氣功修煉層次很高並具有超常功能的人?答:不然,在舊約時代,得道者指的是那些信靠獨一真神(即上帝、耶和華)並遵行神的律法的人,進入新約時代,只有信靠耶穌基督(耶穌釘十字架是為世人作了贖罪祭)才是真正的得道,才能有聖靈進入,獲得永恒生命,任何透過氣功修煉具有超常功能的人(包括佛道修行者),若不信靠耶穌基督,斷不可謂得道。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這裡說的到父那裡去,就是進入神(道)的國度與神聯合,也就是得道。
通過奇門遁甲,透視你的人生問題,指導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 奇門十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