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排盤

奇門鳴法體系的惑與思

有網友在網上提問有關於奇門遁甲的問題,下面易德軒小編針對這個問題為你提供相關的問題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部分緒論

1-1、奇門概論

數術門類眾多,雖然任選一門深入精進皆可有所成就,進而近道。然而在數術構成中,從體系的嚴密和發展脈絡上,也有著天然高下之分。數術嚴密尊崇者無外乎三式。其權威性的確立始於唐代官方規定。《唐六典》中太卜令掌卜筮之法,共四種,其中第四種是式,包含三種:一曰雷公式,二曰六壬式,三曰太乙式。而又以六壬相傳尤古,目前出土的六壬式盤可以推及戰國時代。而奇門式盤則未見。雷公式有人說就是遁甲,其實不然,據《景佑六壬神定經》引《雷公殺律》所說的“式局有三”來看,其設定與六壬無異。可唐代於遁甲卻有記載,唐王冰《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篇有九星名稱的羅列。且《太平廣記》裡有賈耽採用式盤佔失牛的故事,似乎遁甲占驗已經出現。但是奇門正經過進入官方確認是在宋代。太乙、壬甲正式成為官方司天監規定科目。遁甲的官方權威地位自此發軔。

1-2、奇門發展脈絡:

在三式中,奇門遁甲因其神秘而更受推崇,太乙因關乎國運佔測和平常人無關且官方限制,而受到冷落。六壬式因占驗名家輩出,佔例也非常豐富。而奇門佔例自古流傳下來寥寥可數,僅僅幾十例。而且在式盤和占斷方式上,萬千歧途,令人更加眼花繚亂。加上摻雜法術,道家的符籙化而越顯紛雜。無怪乎民間傳聞:奇門不可學,十人有九瘋。這門學術從始至終充滿坎坷。我認為原因,相對於同等地位六壬而言,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一是奇門遁甲確切出現時間要晚於六壬。除去演義的傳說不論,明確的記載始於東晉的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內篇》。葛洪說他本人曾和其師鄭隱學遁甲,並參閱遁甲書六十多卷。而所學遁甲僅僅用於選擇入山採藥良辰吉日的擇取。並未如後世附會軍事應用。遁甲和軍事關聯的資訊最早出現在《樂府詩集》卷三十二梁簡文帝從軍行有“三門應遁甲”句。乃至《隋書》才明確出現了陰符、“遯甲”二字的書籍。並且提及了南北朝時代的許多遯甲書名。可見南北朝時期,遯甲書籍已經非常流行。至於三國演義的諸葛亮精通遯甲,三國志並無記載。倒是有諸葛亮運用太乙數的記載。有興趣者可自行參看。不僅奇門遁甲書面記載出現時間晚於六壬,現在不僅出土的式盤更多是六壬,而奇門式盤則未見。因此奇門在發展上經歷的成熟期也就相對短。

另外原因是在數術發展高峰期自宋代肇始,奇門遁甲沒有如同六壬般獲得大批士大夫的青睞和運用。南宋的邵彥和,苗公達,明代的陳公獻留下的占斷案例不僅涉及門類眾多,而且參與了不少重大的歷史事件。從其佔例可以看出,不少達官貴人問卜涉及了國運的脈絡。而奇門遁甲呢,士大夫少見參與。而且在宋代滅亡的最後一刻,郭京之流吹噓六甲法術可退金兵云云,結果不僅自身隕滅,而且北宋隨之攻破。從這點說奇門遁甲關乎亡國。在士大夫天然思想中,存在避諱和不屑。自然也不願意慘雜其中。

待到奇門的興旺一直推遲到了明代,此時不僅明代奇門著書紛紛成型,而且占斷也有了相當模型。但是其應用案例似乎和風水密切關聯,這從《陰陽五要奇書》裡留下的占斷可以看出。另外李、林、陶三式奇門的出現,也標誌著奇門發展開始從擇日和風水中獨立出來,有了自己的獨特軌跡和清晰地判斷思路。

三式奇門我只見過《李氏奇門》和《林氏奇門》,皆屬於轉盤一脈,而飛盤一脈的《陶真人遁甲神書》則未得見。從《御定奇門寶鑑》的介紹來看,雖然《奇門鳴法》一脈號稱是陶氏遺留,然而從排盤上卻大不相同。所以有想當然關聯的成分。細推《陶真人遁甲神書》之所附會的陶仲文來看,其人依附嘉靖帝,所作所為似乎十分為人不齒,奇門似乎所傳非人。而其身後遭遇,也難讓人同情。不知怎么後世喜歡將奇門鳴法和其關聯。這點就是龍伏山人也沒有這樣講。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尋陶仲文生平自會了意。

奇門鳴法體系的惑與思

1-3、奇門遁甲體系劃分

上面論述奇門的發展脈絡是提醒研易者免於陷在神話中難於自拔。奇門應用是一個由簡入繁,逐漸的過程。不是天然形成的。而因為沒有士大夫的參與整理不盡完備。導致諸多數術沒有象奇門這樣亂的了。包括從起局到判斷,步步驚心,處處陷阱。無怪乎龍伏山人發出這樣浩嘆:“傳有風后神章,子房秘旨,亦只耳聆其音,並未面睹其色也。”“至業是學者,尊偽說如準繩,習是數者,法謬言似紀綱,以妄導妄,以盲引盲,”“噫!形愈悴,心愈專,道愈迷,力愈進,手不釋卷,十數年之雞窗,寢不就枕,百餘月之辛勤,亦良可惜耳!”相信上述言論每一個研究奇門的人都會深有同感。

奇門諸法門或留言不留局,或留局不傳佔。或許是敝帚自珍或者是理論本身的殘缺至今少見完本體系完整流傳。在其中我認為精品奇門傳承法脈有四:一是武侯千金訣一脈,然未見佈局,占驗。而是先天奇門一脈,惜未留局譜。三就是林氏奇門的符使六親一脈,常見版本如《朱氏奇門》遵循古法卻故意掩去若干判定關鍵。四就是奇門鳴法體系一脈了。相對於前三者,鳴法體系更相對完整,可是同時也人為的留下了許多缺憾和謬誤。限於篇幅前三體系在此不論,接下來論述下鳴法奇門的體系。

第二部分奇門鳴法體系之惑

奇門鳴法體系出現的最晚,體系相對健全,然而問題卻也不少,越到後來越感覺像是個半吊子工程。給人的迷惑和思考也就越多。包括龍伏山人本人其思想似乎也越來越加矛盾,從鳴法到括囊集,撰述鳴法時能清晰地感覺到其欣喜狀態,“予覽其訣,伏迄拜謝,潛心悟之,慌然有得,可謂辨偽於千年之前,指南於百代之後,業古之津樑,奕世之寶筏,渡生出苦海之間,濟難離網羅之穴,乃為大有益於天下者”

五年後撰寫演習鳴法的體會,《奇門樞要》裡描寫其運用似乎更加得心應手;“自學術數以來十有四載,恩師教誨將滿五年,玩其佔尚萬之內,觀其象約千之外。則驗者如對鏡看花,誕者若投水摸月,亦不足粘齒。而熟者即靈機隨生,變者就誤中得化,更不必注墨”自得之態充溢文字內外。

而到了括囊集時則不僅將之前關鍵論述推翻,走向虛無。將流傳法脈神化,天真子成了南極星君,長生大帝。由天綱先生引拜而得《木氣秘論》。將鳴法獨發的格局轉化為括囊一十八決七十二課。從三傳、六親、演局、某些具體占斷法則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從括囊的命名和括囊集的序言來看似乎是升級版的終極版本,如“得之者三生有幸,陸地升遐。用之小,可以指引迷途;用之大,可以匡王堪亂。”然而想當然的這樣認為是經不起推理的。以下是疑問:

2-1、龍伏山人的括囊集來歷以及為什么要改換鳴法呢?

神仙傳授云云往往出現頻繁,從東漢的讖緯之學,到現代,不乏鮮見。數術中《乾坤國寶》託名白鶴仙人傳授,四柱和方數書籍更數不勝數。龍伏山人託師名南極星君,不可考。或許是有類似夢境有得,或許是自己突然領悟。

那么為什么做上述改換呢?原因沒講。我們猜測:是之前天真子老師傳授的鳴法體系不靈還是為了混淆視聽,將法本故意混淆,為了保護真傳?如果是後者大可將法本盡數燒燬,不必流傳就是。何必留下家傳本呢?再向前進一步細推,如果龍伏山人的括囊集是終極進化真訣,那么為什么還給後人留下遺言:“《周易》一門,奧妙無窮。其分枝流派眾多,浩渺無際。尤其奇門之學,易學難精,容易走火入魔,後人不可研習。”

若是真訣大可留給後人精進研習,流傳分佈。而其後人從鄭同老師釋出的矯庸先生傳記來看,後人似乎確實並未研習。雖然研習數術關乎興趣,但其傳承徒弟等法脈是不甚清晰的。目前宣揚的傳承譜系未見。所以給括囊集的來源及其論述的真偽性更增加了重重迷霧。

這樣推論答案近乎是前者,是前面鳴法體系運用下來有所紕漏。不夠精進。有所領悟後才引申而發所致。

2-2、龍伏山人升級到括囊集是得到真傳了么?

首先需要界定龍伏山人本人的人品,從鳴法三書和括囊集序言以及後跋來看。其人雖性情孤罕,卻真誠樸實。拋開書中隨意而發的百試百驗的常見套話除外,能為生民請命,不惜身陷囹圄,後來遭日寇侮辱,最終“奮而不食,鬱鬱而終”。並且對母親和恩師和沉痛悼念之情,力透紙背,至今讀來讓人動容。是個性情中人。在這裡可能的疑問是龍伏山人的身陷囹圄,進而遭受侮辱是已知結果而出於“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大義還是意外呢?不得而知。本來不該此推,但是關於奇門,也就假想了。但是可以推斷另一點是:龍伏山人是沒有學到法術奇門真傳的,不然不至於身陷囹圄,進而因此遭逢命終。

證明真傳與否的另個佐證是占驗案例。龍伏山人的占斷雖然說占驗萬千,而留下的佔例卻寥寥可數,《鳴法和樞要》有記載2個,《括囊集》記載2例,此間卻難以看出占斷的神妙和體系。所以聊勝於無,卻無助於判斷。那么其後代對先祖的態度和當地流傳的神驗故事呢?這點沒法得到,也不得而知。從流傳來看,鳴法一脈圖書流傳寬廣,而括囊則未得分佈。

傳承方面,目前自稱的傳人方面,則存在許多疑點。不是沒有完全得到鳴法三書,或者是僅僅是得書不得訣(口傳有否不知)。不然不存在所謂的傳人言論前後矛盾以及對括囊一書知之甚少。另方面現在在鳴法的教學方面,基本上是按照六壬的模仿或者靠攏,獨立的創見性不強。也沒有自成體系的名家能夠從容應對。這點從其傳播流出的課程或者遺留的案例可以看出。我想他們還不適用於自詡高妙,不屑與俗眾同蹈的風格,而是體系的不完善或者缺憾,避免在大面積的案例討論中獻醜而致。這點對比六壬和六爻乃至四柱的討論情況可以佐證。這些大眾胸中自有結論,不必贅述。

上述分析下來似乎多少有些眉目,但是卻無助於下最終的結論,只能留作疑惑。這樣的疑惑,龍伏山人在書中留下不少,比如演局的星門順逆,前面說九星“天左旋照斗柄所指,從無逆飛九宮之理,予度之及驗之,乃確乎不拔之論。”後面演局時陰遁卻又是星門皆逆。具體鳴法到括囊的變化羅列下表:

專案

鳴法

括囊集

佈局

星門皆順

星門陽順陰逆

六親

時幹定

日干定

三傳

天乙、太乙、地乙對應初中末

地乙、太乙、天乙對應初中末

家宅斷

以太乙為家宅

以太乙為門戶,以地乙和中五宮為家宅

六甲時

六甲加時幹

六甲加地戊

格局

正格、輔格、奇格、周遊

十八訣、七十二格

審視變化,有些涉及關鍵:比如六親的確定,以及三乙。關鍵到讓我們不禁思考,這些改變的核心是什么?是為了徹底向六壬致敬,無論是課格三傳還是六親定位?不得而知。

龍伏山人所學過於雜亂,或許是想把諸多學術,紫薇十二宮、六壬四課三傳、六爻六親動爻、星宗之恩用愁害,三合四大局等等雜糅進奇門體系中,使得諸法鹹備,超越奇門體用,進而成為曠世之學。可是留下的上述疑問只能說沒有做到,疏漏甚多。但是卻可以開啟接下來我們全新的思考。

第三部分、奇門鳴法體系的反思

3-1、鳴法體系的開創性

我認為鳴法體系開創性見舉不在於具體占斷體系,因為他和市面佔法大同小異,屬於用神、滿盤佔體系。開創性在於兩點:

一是引入時幹定六親。當然時幹定六親奇門中不獨見於鳴法,其他飛盤比如《奇門秘授》體系就是明確寫明時幹定六親,在轉盤經典著作《奇門金章》終身佔中也有論述。但是把時幹乃至六親至於相當高地,確屬創舉。這點在具體占驗應用時,感觸也非常深刻。有一針見血奇效。老宋的飛盤就純屬六親占斷入手,重視陰陽氣運流佈,斷局簡而意深。

二是借鑑三乙四宮的六壬體系思路,在紛繁的奇門格局中意圖明確一條主線。借鑑六壬主要是六壬占斷思路成熟,再者都屬於天地神三盤疊加。這點高俊波和張光奇門體系也有涉及,但都不如鳴法奇門體系嚴密。同時六親的確立鳴法稍有不同,後來為了統一,在括囊裡龍伏山人徹底放棄了時幹六親,完全向六壬束手了。不過又搞出了陰陽二使,希望資訊更為豐富,不得不說資訊是豐富了,但是也更紛亂了。三乙、四宮也幾經調整,變得近於模糊了。引以為傲的十八訣七十二格實際應用起來,作用也就那樣,不決定主線兇吉。眾所周知,六爻占斷核心在於六親格局,而六壬判斷核心在於類象,六親反而輕視。而鳴法體系的核心是什么呢,雜糅了六壬和六爻占斷核心反而不容易抓住。

3-2、鳴法體系的矛盾性

、六親和用神矛盾:

占斷從來不是模式化照搬,在乎運用一心之妙。但是“大匠誨人必以規矩”。一種理論不能過於隨意。過分強調隨意性的數術門類往往讓人望而卻步,比如《梅花易數》。鳴法體系的六親和用神體系有著先後的矛盾。使用越久越發感覺明顯。比如用神體系絕對不像《奇門衍象和括囊集》裡說的那樣,用神克命或者命生克用神就決定成敗。用神生命未必成事,命生用神可能就成事。遇到生門或者開門克命,命值財,兄或者官,都會對結果有重大影響。這種矛盾作者在《奇門樞要》裡,有星星點點論述,但是有些片面和散亂。實際上六親和用神權衡輕重值得細分。

、乙和時乾的作用

在《奇門衍象》裡關於三乙、時幹輕重有具體論述,但是實際應用下來輕易就會發現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可能作者也感覺到了,在括囊集裡就沒有這么提了,時乾和三乙在具體占斷中位置和作用淡化多了,近乎流於形式。

、暗幹作用與應期

暗幹在鳴法得以明確,卻作用不甚明瞭,在應期和關係衝邢方面有開創性延伸,卻對庚格作用以及流年占斷方面應用涉獵不深,僅僅浮光掠影。

第四部分、拓展性思考

為了節省篇幅,下面省去研究脈絡直接道出本源。

4-1、起局

飛盤之起局,我認為根源宗於《黃石公奇門七十二局》,具體得見楊翼亮之《譯古含奇》。所排之格局,基本符合,僅僅有幾局難以排出。目前網上排出的格局,基本都不符合。具體格局就是:有中門;星門神隨著陰陽二遁,陽順陰逆。這點和括囊集裡的排盤基本相同。至於置潤、差補,隨樞要而定,大致無差。

4-2、六親分佈

時幹定六親,用於確定事體大致狀態。核心點在於事體。日干定六親而論及六親,核心在於人。間雜以時空四柱,年為大事、長輩、月為兄弟等等。用於細節取象。

4-3、飛盤判斷之主題思路在於

首先觀察符使,以定天機事態。值符與天機相符合,值使與氣運流佈相役使。時幹為事體走勢之呈現。地乙為事體之緣由。以符使觀乎大局,以時幹定乎走勢。以本幹飛伏觀乎結論。

細化方面:無年命觀乎時幹、日干關係。有年命看符使大勢後,年命所居位置和所值六親,而六親又可以以年命為核心飛宮排布。以幹為指引,以具體門所居用神為大體。而幹所主六親生克為實為體。門所主事體為大體為表為虛。

因奇門本尊甲而立,這種思想又可以延伸到以年命為甲,忌神為庚辛。年命自為小天地。間雜十二飛宮。門主氣運流佈,星主守門開闔。

4-4、而在運籌方面

尊甲為核心,借星門流轉,時空顛倒。為我所用。不失遁甲本義。
通過奇門遁甲,透視你的人生問題,指導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 奇門十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