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歷史非常久遠的一門預測學,因為多用於皇室和軍事戰爭,所以一直以帝王絕學著稱。
我也曾自學,整理了大量筆記、背符號、查資料、買書看書、找名師、拜訪、報課、拿身邊的朋友當小白鼠練手。
我在不斷進修過程中發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對玄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已經著手開始學習。這讓人欣慰,其實也讓人擔憂。欣慰的自然是這門知識將會得到更大的普及,讓更多人受用;擔心的是就怕他們學岔了學歪了,重複走我的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學玄學的時候,有老師與沒老師的區別有多大,如果自學,又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文字艱澀難懂,防止出現誤解
與玄學相關的文字和知識,大多數都艱澀難懂,再加上代代相傳,難免出現誤差錯漏。單看市面上各種解讀周易64卦的書籍,就繁如煙海,是非黑白,各執一詞。如果自行學習,很容易陷在這些似對似錯的知識中,難以自拔。有老師的話,他可以直接用經驗告訴你,提高學習效率。
思路有百家,孰對孰錯?
風水有巒頭派、理氣派,有用八宅的,有用十二長生的,有用二十四山的,有玩納氣的,還有隻玩四獸的;奇門有轉盤奇門,有飛盤奇門,有時家月家年家奇門,有山向奇門,有陰盤奇門,有茅山奇門,甚至還有各種八字穿奇門,風水穿奇門,各家有各家的一套思路,一套方法。嚴格來說,其實都很準,可是如果跳著思維用,結果必然是時準時不準。自學者很容易產生自我懷疑,所以在有老師指點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分清這些區別。
程度不同悟性不同,學的也不同
有的人悟性高,有的人悟性低。有的人基礎程度好,有的人基礎程度差。每個人適合的學問也是不一樣的,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風水,也並非每個人適合梅花。這些都需要因材施教。如果自學的話,一般個人是沒有對整個玄學體繫有大局觀的,就會很容易迷失其中,不知道自己的重點應該放在哪裡,導致學來學去,也學了個稀裡糊塗。這也是自學者需要想明白的問題。
苦讀十年玄學經書,不如師父一句金言
對待每一門玄學學問時,我也有過這種感覺。自己花了很多時間,但是所有的知識堆在一起就像是一盤散沙,總也凝聚不起來,匯聚不成一個整體,甚至還有一些地方總是堵塞不通。這個時候,就看師父的一句金言了。一句話就能讓我徹底蛻變。比如我師父曾經告訴我,我認為最有價值的一句話,就是觀察生活。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可是偏偏就是這句話,幾乎徹底啟用了我的整個玄學知識體系。已經入門玄學的人,一定會對這句話若有所悟的。
道與術
這也是很多初接觸玄學或者遇到瓶頸的人,最頭疼的問題。開始可能學的很快,但是遇到瓶頸時,就很難突破。其實差就差在道的層面。這需要自己領悟,也需要老師的引導。以道馭術才能生生不息。否則,自學的人或者定力差的人,很容易在這一堆堆符號中迷失自我,貪戀各種誘惑,那就得不償失了。
這些我覺得應該是自學和跟著老師學最大的幾個區別了,當然跟著老師有傳承這誰也知道。其實不管大家是想自學還是想跟著老師學,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但是這些地方,真的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多注意多注意。千萬別明明為了學好玄學為自己所用的,結果卻傷害了自己。
如果個人情況有限,確實沒有合適的老師帶,想學習玄學或者奇門遁甲,你至少需要先看這幾本入門的書籍。因為你可以從書中學會思考問題的幾種思維方式。
第一本:老子的《道德經》
嚴格來說,道德經其實和奇門遁甲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絡,但是事實上,它們之間又有這非常緊密的聯絡。老子在道德經中的陰陽、無為等思想,可以說統領了整個玄學體系,那自然也包括了奇門遁甲。如果連道德經都不看,而去妄談任何一門玄學,我感覺都有點淺薄和倉促。
第二本:《周易》
其實周易也和奇門遁甲沒有直接的聯絡,但是周易既然作為群經之首,同樣在思維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導作用。至少把所有經文都仔細通覽一遍,如果用心的話,可以試著把64卦每一個都推演一遍。這時候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你已經逐漸開始具備了古人的玄學思維習慣。保證讓你接下來在學習奇門遁甲的過程中,效率奇高。
第三本:張志春老師的《神奇之門》。
初接觸玄學的人值得一看的是第四章,內容大致總結為
1天人合一論
這是我們祖先對主觀與客觀關係的一種哲學概括,這說明,易學思維,從一開始就把人類自身放在天地宇宙大自然中統一考察,是一種最早的樸素的系統的哲學,它認為,每個人的存在絕不是孤立的,他一刻也離不開周圍的自然環境,一刻也離不開人類社會。但同時也早已經認識到人類社會相對獨立性的一面,所以易學天人合一論,既要認識到人天統一性的一面,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強調各自還有獨立性的一面,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2太極陰陽論
任何事物和現象都具有陰陽兩方面,如黑夜白天、男女、冷暖、主客、動靜、粗細、夫妻、雌雄、高低、大小、生死、內外、貧富、貴賤等等。宇宙一切的事物的形成、變化和發展,全在於陰陽二氣的運動。十二地支中:子為陽水、亥為陰水;寅為陽木,卯為陰木;午為陽火,巳為陰火;申為陽金,酉為陰金;辰戌為陽土,醜未為陰土。
陽性的事物,具有積極、進取、活躍、剛健、外放、強盛的一面。
陰性的事物,具有消極、退守、呆板、柔弱、吸納的一面。
對於陰陽的變化規律,主要有五個方面,即:陰陽對立統一;陰陽互根;陰陽消長;陰陽交媾;陰陽轉化。
陰陽對立,是指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其內部都同時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即陰陽兩個方面。
陰陽互根,是指這對立的兩個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為用的聯絡。互為因果,沒有陰,陽不能存在;沒有陽,陰也不能存在。
陰陽消長,是指這對立的兩個方面始終處在彼此消長、此進彼退的動態平衡之中,這樣才保持了事物的正常發展變化。如果這種變化出現了反常,也就是陰陽消長的異常反應。
陰陽交媾,說的是對立的雙方,一方進入另一方的內部,相吸引和聯結,這是產生新事物的前提條件。
陰陽轉化,事物的陰陽兩方面在一定狀態下,向其對立面轉化。這推動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陰陽才能長期共存。
我們奇門遁甲預測術也離不開陰陽。
九星之中:天蓬星、天任星、天衝星、天輔星是陽星;天英星、天芮星、天柱星、天心星是陰星。天禽星比較特殊,位居中宮,是中性之星,但因為奇門遁甲中把五宮寄於坤二宮,故在實踐中有陰陽同論之說(一般看做陽星)。
八門之中:休門、生門、傷門、杜門是陽門;景門、死門、驚門、開門是陰門。八卦中,以幹、坎、艮、震為陽;以巽、離、坤、兌為陰。
十天干中:甲木為陽木、乙木為陰木;丙火為陽火、丁火為陰火;戊土為陽土,己土為陰土;庚金為陽金,辛金為陰金;壬水為陽水、癸水為陰水。
十二地支中:子為陽水、亥為陰水;寅為陽木,卯為陰木;午為陽火,巳為陰火;申為陽金,酉為陰金;辰戌為陽土,醜未為陰土。
八神中值符為土、螣蛇為火、太陰為金、六合為木、白虎為金、玄武為水、九地為土、九天為金。
3五行關係論
五行的概念要比陰陽的概念產生和成熟的稍晚一些,主要講的是五類事物之間的生剋制化關係,有正常的一般情況下的相生相剋,又有反常的特殊情況的相生,相剋,還有相沖,相刑,相害,相合,相化等各種複雜的關係,也就是說,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絕不是陰陽對立統一,互根,消長,轉化的關係,這一點可以根據十二地支的相生相剋相刑相害去理解。我的一篇想法裡有發表過,大家可以去翻。
4時空統一論
這是我們祖先對時間和空間關係的認識。列寧說過:“世界上除了運動的物質之外,便沒有別的東西,而運動的物質若不在時間空間中便無運動的可能。”或者說事物在空間上分佈規律是其在時間上分佈規律的反應。經過幾千年的易學思維中,不僅認識到天,地,人的時空統一性,全息性,到後來還發現除天,地,這些看得見的陽性物質對人的影響之外,還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力量在對人起作用,影響著人的生老病死,事業興旺,吉凶禍福,在周易甲法把他概括為“六神”或者叫“六獸”,在奇門遁甲中把他概括為“八神”其實這些神秘的資訊符號在科學發展的今天,可以把他理解為宇宙能量場,宇宙螺旋氣場。
5宇宙全息論
最簡單的概括就是“一滴水可反映出太陽。”在易學思維特點上,是以陰陽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和天干地支等符號為全息符號,構建了許多不同用途的象,數,理時空模型,無論你取象,或取數,或者從哪個角度分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透過個別反應出一般,透過區域性反應出整體資訊,透過偶然反映出必然資訊。
6窮通分合論。
易的本質就是變化,易學就是講變化的哲學,講發展的哲學,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螺旋上升的,不斷想更高的層次變化的。
其實到第三本《神奇之門》就算是最最基礎入門的書籍了,有的人推薦《煙波釣叟歌》,但是說實話,個人不是很建議,因為上來就上手這麼枯燥,單句資訊非常豐富而且複雜的句子,會被嚇到的。我個人更側重於認為,《煙波釣叟歌》更像是一篇提升的經文。就是你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然後可以拿來印證和拓展思維,這時候看這個更合適一些。
至於其他的,有時間的話,慢慢閱讀慢慢積累就好,至少你是邁在門裡的,看你能走多高吧。
通過奇門遁甲,透視你的人生問題,指導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 奇門十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