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奇門與道家奇門
我們要學習奇門遁甲,首先要解決節氣與佈局的問題,眾所周知奇門遁甲是《周易》發展演變出來的一個主要支流。奇門遁甲在古代預測方法中,是一朵奇葩,它自古流傳也最顯神秘和神奇。“善言天者必驗於人”,做為卜筮之學的《周易》是和古代天文曆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史記》天官書雲“夏代以醜為正月歲首,商代以寅為正月歲首,周代以子為正月歲首”。史稱三正曆法。“易”在三代也不同,夏名連山、商名歸藏。周名周易,關於三易名稱的來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各有不同的卦序和排列,當然與各個時期曆法的結合也不能相同,只是連山、歸藏易都以失傳,後人不能見其原貌。
奇門中為什么要用甲己兩日為符頭呢?因為奇門遁甲每一節氣分為上中下三元,每五日為一元【合六十個時辰】,每一元的起始點為六十花甲子的甲子時,而甲己兩日的第一個時辰就是甲子時。奇門遁甲以六十甲子的流轉運用為大週期進行運用,這也就是甲己兩日號稱符頭的根源。周代的周曆以子月為歲首的特點是:充分的體現了陰陽二氣在一年四時八節中的消長盈虛的變化。漢代虞翻的卦變說皆取其蘊理,以十二個特殊的卦象代替十二月,稱為十二闢卦。
奇門遁甲的實用佈局,清代大經學家江永在《河洛精蘊·奇門遁甲說》中雲“古法定氣,無盈縮,今法用平氣,有盈縮。冬時氣短,夏時氣長,無論平氣定氣,積之久必時日有餘,與五日符頭不相當,須閏一局以補之。氣未到而符頭先到者謂之超神,符頭未到而氣先到謂之接氣,此置閏超接之法。置潤法以六十甲子周天的執行變化週期為“體”,以節氣的進退變化為參照物,為“用”。
置潤法必須芒種、大雪之後,冬夏二至之前,蓋二至後,方分陰陽順逆。一說“氣應始變法”,如甲己日巳時交冬至放作陽遁冬至上元陽一局,其辰時在巳時前,只做陰遁大雪下元陰遁一局。此奇門之大略”。這也就是說奇門遁甲的佈局在使用上有不同的方法。再看看宋代景佑年間的楊維德《遁甲符應經》其中提到了三種方法,一為置閏法,一為拆補法,一為氣應始變法【就是今天所說的陶真人無閏法】。
置閏法追尋的原則是甲己符頭配合的上【子午卯酉】、中【寅申巳亥】、下【辰戌醜未】三元依次迴圈,他用的是“定氣”,雖然它的行進速度是小於節氣的實際行進速度,但它把積累的時間做為閏奇來處理的,在超過九天的時候,把芒種、大雪的局重複使用一次,人為的把符頭與節氣拉進,閏一次奇為十五天,以後變為接氣五天,它的理論原則是“超不過九、接不過五”,稱為“置閏法”。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里根據奇門遁甲的起局,說五行起於仲【子午卯酉】。
拆補法是在置閏法之上改進的一種奇門佈局曆法。它以交節點為基準,省去了置閏的煩瑣,但還追尋奇門置閏法的上中下三元,但又因為臨近交節日的甲己兩日符頭不一定是上元的節氣符頭,因此拆補法是把置閏法的上中下三元打破來使用的,如某年冬月乙酉日午時交冬至節,午時以後就開始使用冬至的節元佈局,乙酉的前一日是甲申,是屬於中元的奇門用局符頭,因而也就開始使用冬至的中元用局,至戊子日止,己丑日換下元符頭,到甲午日再換上元符頭。拆補法另外的一個特點是上局不足、下局有餘,故而要把下局多餘的時間來補足上局不足的時間,稱拆補法。
無閏法也稱陶真人法,他是在拆補法的基礎上更直接、更大膽地捨去了原有的理論束縛。即拋去了符頭又拋去了拆補。它以交節點的時辰上開始用足六十個時辰為上元,依次轉中元、下元。他幾乎沒用什么理論依據,簡稱無閏法。(據說茅山道人的起局也是這樣運用)
對於奇門遁甲的使用佈局,置閏法為古法,而且是奇門遁甲的主流,有完整的理論方法體系,拆補和無閏在使用上可追溯到宋代,做為學術對它的爭議也是沒有必要的,“易”重實現,易學在掌握了紮實的基礎之後,要有自己獨立的方法和運用體系,方能成為易學大家,不能那個方法都用,那樣就成和稀泥了,且終生不會有大的成就。知識和經驗是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形成的,古話說“老陰陽、少木匠”。《周易》它不是公式的東西,易是主變,它只是個理論方法體系,在這個文化的體系之上可以發揮出無窮奧妙,這也是中華文明經久不衰的根源。
下一篇奇門講堂中,筆者將進一步闡述“置潤法”的特殊機理,深入瞭解“置潤法”的機理易蘊,對於我們進一步研習奇門運籌有極大的幫助。
奇門遁甲講堂二:奇門佈局運籌與置潤法探討
通過奇門遁甲,透視你的人生問題,指導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 奇門十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