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依託於博大的中國文化而生,其中最為根本的有陰陽學說、五行理論、天干地支、河圖洛書、曆法節氣等。只有瞭解這些最根本的理論才能真正瞭解奇門遁甲。今天我們先聊聊陰陽學說。
1.何為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源於《易經》,是我國古代哲學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古人透過對宇宙的觀察,而建立的一種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思想,是中國哲學理論之根。陰陽最初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引申為氣候的冷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的躁動和寧靜等。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關係,即用陰陽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也是宇宙的基本規律。整個世界都是在陰陽的相互作用下不斷運動、變化、生成和更新的。
2.陰陽有哪5個特性?
世間針對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面,都可用陰陽屬性劃分。
事物的陰陽屬性有5個特性:
一、相對性:事物的陰陽屬性,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一方面表現在,一定條件下陰陽之間可相互轉化;另一方面體現於,事物的無限可分性。
二、相關性:事物的陰陽屬性,是相關的不是孤立的。用陰陽分析的事物或現象,應在同一範疇、同一層次或同一交點,即相關的基礎上,不相關的事物或現象不宜分陰陽。如以天而言,晝為陽,夜為陰。
三、普遍性:事物的陰陽屬性,是普遍的不是特殊的。凡屬於相關的事物或現象,都可用陰陽分析各自屬性。如水與火、動與靜。
四、變化性:事物的陰陽屬性,是變化的不是定性的。各事物或現象的陰陽屬性不是定性的,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如中原十月份的氣候較之七月份的炎夏,屬陰;但較之十二月份的嚴冬,又屬陽。
五、可分性:陰陽具有可分性,陰陽之中可再分陰陽。如以天而言,晝為陽,夜為陰;白晝又可再分,上午為陽中之陽,下午為陽中之陰;黑夜也可再分,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後半夜為陰中之陽。
3.陰陽學說包括哪4個基本內容?
一、陰陽對應: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相互對立的兩個面,如天與地、動與靜、上與下、升與降等等,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上屬陽,下屬陰;升屬陽,降屬陰。
二、陰陽互根:事物或現象中對立的兩個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為用的聯絡。陰與陽的每一個側面都以另一個側面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熱為陽,冷為陰,無冷也就無熱;上為陽,下為陰,無上也就無下。
三、陰陽消長: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始終處於一種消長變化的過程,陰陽在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平衡。消長變化是絕對的,動態平衡是相對的。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夜間陰盛,人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這就是陽消陰長。
四、陰陽轉化: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髮展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陰陽雙方可互相轉化,如人在持續高燒時,突然體溫下降,就是由陽症轉化為陰症的表現。
4.陰陽學說的應用在哪些方面?
陰陽學說作為一種哲學思想,滲透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尤其作為中醫理論的基礎,被用來闡釋人體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和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所有中國術數理論都以陰陽學說為根,奇門遁甲作為術數之王,根據陰陽學說將一年以冬至和夏至為分界,分為陽遁局和陰遁局。佈局時,遵循陽順陰逆的原則;判斷吉凶時,以陰陽和合為吉,以陰陽相剋為兇。
通過奇門遁甲,透視你的人生問題,指導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 奇門十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