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入門電子書
具體到每一天應該用陽遁幾局或陰遁幾局,是如何確定的呢?下面將六十花甲子作為干支計日符號與上、中、下三元對應進行排列,以期從中找尋其規律性:上元: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
中元:1、己巳2、庚午3、辛未4、壬申5、癸酉
下元:1、甲戌2、乙亥3、丙子4、丁丑5、戊寅
上元:1、己卯2、庚辰3、辛巳4、壬午5、癸未
中元:1、甲申2、乙酉3、丙戌4、丁亥5、戊子
下元:1、己丑2、庚寅3、辛卯4、壬辰5、癸巳
上元:1、甲午2、乙未3、丙申4、丁酉5、戊戌
中元:1、己亥2、庚子3、辛丑4、壬寅5、癸卯
下元:1、甲辰2、乙巳3、丙午4、丁未5、戊申
上元:1、己酉2、庚戌3、辛亥4、壬子5、癸丑
中元:1、甲寅2、乙卯3、丙辰4、丁巳5、戊午
下元:1、己未2、庚申3、辛酉4、壬戌5、癸亥
從以上的干支排列中,可以看出如下規律:
1、每一元的頭一天的天干,不是甲就是己,奇門中把這個元頭稱之為“符頭”,即符頭只有兩個,不是甲則就是己。
2、凡是上元第一天的地支總是子午卯酉中的一個,中元第一天的地支總是寅申巳亥中的一個,下元第一天的地支總是辰戌醜未中的一個。古學者將子、午、卯、酉稱為四仲,即春夏秋冬每個季節的中間的那個月;把寅、申、巳、亥稱為四孟,即春夏秋冬每個季節的第一個月;把辰、戌、醜、未稱為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個季節最末的那個月。

換言之,上元符頭即上元頭一天的日干支為甲子、甲午、己卯、己酉;中元符頭即中元頭一天的日干支為甲寅、甲申、己巳、己亥;下元符頭即下元頭一天的日干支為甲辰、甲戌、己丑、己未。知道了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根據每一天的干支來確定其屬於上、中、下三元中的哪一元,再根據節氣,就可知道這一天應該用奇門遁甲的幾局了。
現舉例說明。2002年公曆4月18日,農曆為壬午年三月初六,這一天日柱干支為丙辰,應當用奇門中哪一局呢?先查符頭,丙辰屬於甲寅旬,符頭為甲寅,寅申巳亥為中元,故知這一天應當用中元。又根據這一天在清明之後、穀雨之前,所以用清明中元。清明節十五天上中下三元所用奇門局為四一七,故而知道這天應當用陽遁一局。
再舉一例,2004年公曆8月10日,農曆為甲申年六月二十五日,日干支為辛酉,旬首為甲寅,即辛酉屬甲寅旬,而辛酉日的符頭是己未,辰戌醜未為下元,故知這一天應該用下元。根據這一天在立秋之後,處暑之前,所以應該用立秋下元。立秋節十五天上中下三元所用奇門局為二五八,故而知這天應當用陰遁八局。
由於時家奇門每個節氣所用的元,既與節氣相聯絡,又與日干支相聯絡。時家奇門按每個節氣十五天分別用上中下三元,一年二十四節氣,15×24=360,共計有360天,而一年的實際時間即地球繞太陽執行的週期為365日5小時48分46秒,二十四節氣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執行的實際時間、度數來制定的,即每一個節氣平均為15.2184日,不是正好十五天,這樣以來,每個節氣交節的這一天,並不能都與符頭(即上元頭一天)的日干支碰到一起,由此便引出以下三種情況:
1、交節的這一天正好碰上上元符頭,即日干支為甲子、甲午、己卯、己酉,古人稱之為“正授”。
2、上元符頭在節氣的前邊,這種情形叫“超神”,出現這種情形的時候較為多見。
3、節氣在前,即交節時間在前,上元符頭在後,這叫“接氣”。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置閏之後。
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情況是上元符頭在節氣的前邊,類似這種差距,有時只有一二天,有時會出現四五天,最多可達九天以上。當上元符頭超過節氣九天的時候,就要置閏。置閏指的是接著這個節氣下元的最後一天,再從上元第一天開始,把這個節氣的上中下元重複一遍。這樣重複十五天,本來是“超神”,一下子就變為“接氣”了,即上元符頭跑到下一個節氣的後邊了。
通過奇門遁甲,透視你的人生問題,指導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 奇門十年運